联系我们   Contact
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对话成都市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专项规划起草人

2019-09-27 17:45:43      点击:

被霓虹灯彻夜照亮的夜空,是人类社会强势发展的一个隐喻。只有少数城市率先转变发展思路,把大自然的黑还给夜晚。

近日,成都通过《成都市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专项规划(2017—2025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作为成都中心城区景观照明的顶层规划。其中“暗夜保护区”概念成为网友关注的热词。如何通过调节照明方式、分类防治城市光污染?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对话《规划》起草人。

何为回归 “暗夜保护”?

●城市发展需要尊重生命共同体,不光要为人服务,也要考虑动物的感受

●居住区的人们在晚间休息的时候,也需要一个稳静的暗夜环境

成都“夜间保护区”主要分布区域

一是生态区

包括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、环城生态区、生态绿隔区、城乡结合区等

二是居住区

●尤其是集中连片的居住区,景观照明尽量少,恢复一个稳静的暗夜环境

●设置“深夜模式”:12点以后要再关一组灯,让夜晚暗下来

中心城区照明

商业综合体:灯光会比较绚烂,体现科技感,允许使用彩色光源和动态光,但禁用大红大绿等艳俗刺眼的色彩

居住区:使用静态照明,底层商业和楼顶照亮,中间弱化

城市景观:黄白为主,暖黄为辅

为何规划“暗夜保护区”?

回归

从“适度点亮” 到“暗夜保护”

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公益组织提倡“暗夜保护”理念,但大多是在纯粹的大自然中寻觅没有人工照明痕迹的暗夜星空。成都作为拥有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,为何要规划“暗夜保护区”?

该草案起草人称,暗夜保护概念在城市乃至城乡照明专项规划中的拓展和应用,其实是一种“回归”。

现在的城市发展建设,人类活动痕迹太强大,城市发展需要尊重生命共同体,不光要为人服务,也要考虑动物的感受。之前有过研究和案例,夜间人造光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,干扰生态区内的生物栖息与繁殖,进而减少其种群数量,还会干扰一些迁徙物种定位,偏离航向。

成都从2015年开始着手景观照明规划的修编,当时重点关注了“适度点亮”,到去年年底时,逐渐明确“暗夜保护”,把之前关注不足的一块补了上来。

对于成都来说,“夜间保护区”主要在两个区域。一是生态区,包括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、环城生态区、生态绿隔区、城乡结合区等。在生态区内,不能过多用光彩工程去影响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。

二是居住区,尤其是集中连片的居住区。人们在晚间休息的时候,也需要一个稳静的暗夜环境。现在顶层规划的原则是居住区满足基本的、保证安全的功能性照明,景观照明尽量少,或者经论证后不影响居民休息再局部设置景观照明。针对亮灯分时控制,《规划》还提出“深夜模式”,在12点以后要再关一组灯,让夜晚暗下来。对于灯光的亮度会有具体数值的规范,各区在编制景观照明分区规划时,会进一步明确景观照明控制的重点区域和控制要求。

哪些措施让城市暗下来?

低碳

中心城区的照明

各功能区进行分类引导

起草人描述道,《规划》主要规范中心城区“11+2”的照明,以成都市城管委为主管部门,从原则、导向上为各区的规划定调。针对普通区域,将根据功能分区(如工业区、居住区、生态区、商业区等)与要素(如开敞空间、交通道路、自然水体、雕塑小品、建筑控制等)分类两种方式,对各类功能片区及各照明载体进行分类适度引导。

比如具体做楼宇景观设计时,商业综合体的灯光会比较绚烂,体现科技感;居住区使用静态照明,主要是底层商业和楼顶照亮,中间弱化。

这次的《规划》还确定了城市景观照明主色调,是“黄白为主、暖黄为辅”,给人温暖亲和的感觉。

起草人指出,《规划》的原则是该亮则亮、该暗则暗。发展夜间经济的地方就是属于“该亮则亮”的地方,比如城市重要轴线,春熙路商圈、片区商业中心等重要的功能节点,要以最高科技、最舒适愉悦,最体现文化氛围的形式来点亮这些区域,而“暗夜保护区”则成为城市夜色璀璨的温馨背景。(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)

新闻来源:成都商报